【信息工程学院】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青年志愿服务精神,充分发挥高校专业优势,近日,信息工程学院红芯志愿服务队走进扬子津街道桃园社区,开展以“数字传博爱,健康链生命”为主题的“博爱青春”暑期志愿服务活动。此次活动以“数字赋能+健康服务”双核驱动为特色,创新性地将数字化技术与健康科普有机融合,为青少年群体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志愿体验。
活动现场,志愿者们通过自主研发的数字人形象、互动游戏和有奖问答等形式,生动讲解日常卫生防护、防溺水急救等知识,并结合具体案例和趣味情景,引导青少年亲身参与体验,使他们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掌握实用健康技能,同时提高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。
除健康科普外,团队还精心开设了AI技术科普讲堂,向青少年普及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、发展历程及应用场景。志愿者结合智能手环、健康监测APP等常见数字化设备,生动讲解AI技术在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中的重要作用。此外,课堂中穿插互动问答环节,鼓励青少年提问,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答疑惑,让孩子们在轻松氛围中理解科技知识,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。
未来,信息工程学院红芯志愿服务队将继续发挥专业特长,秉持“博爱青春”的志愿理念,深入更多社区开展志愿服务,不断探索“数字公益+健康服务”的新路径,推动数字技术在社会服务中的落地与应用,为建设健康、智慧、和谐的社区贡献青春力量。(夏辉)
【艺术学院】盛夏荷香浸润里下河水,2025年暑期,艺术学院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志愿团以音乐、美术为双翼,在兴化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童康复中心、沙沟镇红色教育基地、兴化市博物馆展开三场社会实践,用专业力量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答卷。
爱心助残:艺术点亮“星星的孩子”
8月26日上午,“携手同行,共绘美好”助残活动在兴化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童康复中心温情启幕。活动现场,艺术学院的志愿者们带来精心编排的歌曲串烧,《和你一样》《灯火里的中国》等耳熟能详的旋律,在清澈的歌声中化作柔软的拥抱,温暖着每一个孩子。孩子们小手打着节拍,眼睛里闪着光,一位妈妈激动地悄悄抹去眼角的泪:“第一次看见他跟着音乐晃动身体。”活动尾声,医院党支部副书记洪茂春表示,希望医疗与教育、艺术深度融合,让孩子们在爱里康复,在美中成长。
红色研学:赓续革命精神血脉
8月27日,志愿团队走进兴化市沙沟镇,开启红色文化研学之旅。在沙沟镇革命烈士纪念广场,团队瞻仰镌刻着216名烈士姓名的纪念碑,听着“渔船变战船”的传奇故事,看着浮雕墙上渔民摇橹送兵的画面,对“军民鱼水情”有了更深的理解。
文化传承:道情新声映古韵
同样在8月27日,志愿团队于兴化市博物馆开启历史与艺术研学之旅。在“兴化历史”展区,锈蚀的土制地雷、泛黄的《抗敌日报》合订本等展品,彰显出兴化作为苏中抗战重要根据地的历史厚重。在“郑板桥艺术专题厅”,学生通过高清投影技术分析《兰竹图》构图,对比郑板桥手书《道情十首》原稿,认识到板桥道情不仅是国家级非遗,更是连接历史与当下、艺术与生活的桥梁,成为青年理解传统文化、汲取精神力量的鲜活教材。
三场实践活动,三重艺术华章。艺术学院的学子们以音乐抚慰心灵,以美术镌刻历史,以道情传承文脉,在爱与文化的交织中书写青春担当。(夏正炜)
【人文学院】近日,人文学院“彩染琴弦 墨泼茶山”实践团联合学院“犇跑者”志愿者服务队赴仪征市长山村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志愿服务活动。实践团以青春为笔、以热情为墨,在百鹤乐器有限公司精心绘制了以“绿水青山绕琴韵,九鹤共鸣竞翩跹”为主题的墙绘作品,为乡村风貌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艺术风景。
活动前期,团队成员深入长山村开展实地调研,与村委联络人充分沟通,细致考察当地村容村貌,系统了解长山村在特色产业、地理环境、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资源禀赋。经多方研究论证,最终选定百鹤琴厂墙面作为绘制载体,巧妙结合茶山与古琴等地方文化元素,以“绿水青山”为生态主题,借“九鹤共鸣”呼应白鹤乐器有限公司主题,既彰显地域特色,又传递生态理念。在充分考虑墙面特殊结构与不规则形态的基础上,团队最终科学确定了墙面规格与绘制方案,为后续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活动期间,团队师生不畏酷暑,清晨抵达现场,满怀热情投入创作。队员们各展其长,或调彩绘色,或勾勒轮廓,或挥笔成画,协作有序、默契配合,原本素净的墙面逐渐绽放出艺术光彩。一幅大气恢弘、意象灵动、色彩斑斓的画卷跃然于壁,如窗如镜,既传递着时代文明新风,也熠熠闪耀着乡村独有的美与魅力。
墙绘完成后,迅速成为村里一道新的文化景观,吸引众多村民驻足欣赏和拍照打卡。该作品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,营造出积极向上、富有生机的文化氛围,更显著提升了长山村在乡村旅游方面的视觉形象和文化吸引力。
据悉,“彩染琴弦 墨泼茶山”项目实践团已成功入选团省委、省青年志愿者协会“手绘乡村·青年行动”江苏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,并入围第四届江苏省“青绘乡村”青年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参赛项目。(焦成芳 戴黄艺)